前十字韌帶移植物

在開刀前,患者通常都會好奇醫師會使用何種肌腱作為移植選擇,以及該用自體還是異體來進行手術,以下會介紹幾個常見移植物及各優缺點,讓患者更了解自己的術後進展及是否會有一些併發問題。

 

移植物有哪些?

 

可分成自體及異體移植(補上什麼是自體,什麼是異體),自體移植是指使用自身的身體組織來取代十字韌帶,而異體移植則是使用捐贈者的人體組織。

 

最常見的自體移植物包含,膕旁肌、髕骨肌腱、四頭肌肌腱,另外髂脛束移植物則被當成加強穩定使用,主要用在骨骼發育未成熟的患者;而較常見的異體移植包含髕骨肌腱、膕旁肌、脛前肌、脛後肌以及跟腱。

 

怎麼選擇?

 

醫師會根據患者個人的解剖構造、運動、比賽水平、年齡,若進行二次修復則會考量前次的移植物。

 

然而移植物的尺寸大小會是個重要因素,較大的尺寸固然能提供較強的穩定性,但卻也會增加術後關節纖維化的風險,因此在考量使用何種移植物時還是需多方向考量。

 

各移植物的優缺點

 

自體

自體移植

適合用在…

優點

缺點

髕骨肌腱pastedGraphic.png

  1. 骨骼成熟的年輕運動員

  2. 運動類型或職業不需有跪姿行為

  • 與身體融合的時間較快

  • 重修率較低(vs膕旁肌)

  • 重返運動場的機率較高(vs膕旁肌)

  • 前側膝蓋疼痛

  • 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生率較高(vs膕旁肌)

  • 不適合骨骼發育未成熟的年輕運動員

膕旁肌pastedGraphic_1.png

  1. 骨骼成熟/不成熟的年輕運動員

  2. 運動類型不需依賴太多膕旁肌

  • 維持膝蓋伸直機制的完整性

  • 術後膝蓋疼痛較低(vs髕骨肌腱)

  • 傷口較小(vs髕骨肌腱)

  • 膝關節彎曲肌肉無力

  • 膝關節內側結構受損

  • 與身體融合的時間較長(vs髕骨肌腱)

四頭肌肌腱

  1. 骨骼成熟/不成熟的年輕運動員

  2. 需依賴膕旁肌的運動員(短跑運動)

  • 膝蓋前側疼痛較低(vs髕骨肌腱

  • 主要用在二次以上重修選擇

  • 可使用微創手術(不一定需使用關節鏡輔助)

  • 關節鏡時會有液體外滲

  • 若取整層的肌腱會導致四頭肌長期無力

異體

 

適合用在…

優點

缺點

異體

  1. 年紀>40歲

  2. 膝關節多處韌帶損傷

  3. 自體移植組織不足

  4. 患者偏好

  • 降低手術時間

  • 可預測移植物大小

  • 恢復時間較短

  • 費用較高

  • 較高失敗率

  • 重返運動場機率較低(vs自體)

  • 與身體融合的時間較長

雖然異體移植物在年輕運動員身上有較高失敗率,但在年紀較長、活動量較少的患者身上卻很適合,因爲能降低手術時間且恢復期較短。

 

如何選擇移植物,會取決於很多因素,會因個體的解剖構造不同、年紀、需求以及期望等等而有所不同,若選擇得當,術後大多都能讓患者得到滿意的結果。

 

👩🏻‍⚕️ Zoey 物理治療師

作者介紹

Picture of 小編

小編